在新冠疫情继续延伸的布景下,至少有13个国家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采纳了约束出口的办法。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类似行动,可能会影响全球粮食稳定。二十国集团(G20)将在下周举行紧急农业部长会议,到时可能就保护主义倾向表达忧虑。 到本月14日,已有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13个国家出台了约束农产品和食物出口的政策。这被认为是因忧虑疫情延伸导致经济活动停滞和产量下降而采纳的应对办法。 依据世界贸易安排规则,粮食生产国发生食物供应危机时,有权暂停出口。可是鉴于各国纷纷出台约束出口办法,世贸安排、联合国粮食及农业安排和世界卫生安排3月底宣告联合声明,呼吁不要采纳过度的约束办法。 就比如越南大米出口,越南政府从3月25日暂停签订新的大米出口合同,随后撤销大米出口禁令,但4月出口约束40万吨大米。 罗马尼亚是黑海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出口小麦玉米,埃及是罗马尼亚小麦的头号买家。4月10日罗马尼亚宣告对非欧盟目的地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一切出口约束,但这一限令很快于4月16日宣告撤销。 一些国家制止粮食出口,将带来各国连锁反应,乃至引发粮价上涨、粮食短缺的恐慌效应,以粮食进口为主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报导称,在下周的G20农业部长视频会议上,能否得到俄罗斯等国家的回应或将成为最大课题。此次俄罗斯不仅跟哈萨克斯坦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制止黑麦等谷物出口方面采纳协同步调,还单独约束了小麦等产品的出口量。G20能否展示团结避免约束行动规模进一步扩展,将检测各国政府的协调才能。